|
关于2014年度开展“科普惠农兴村计划” 工作的情况报告大英县科学技术协会 关于2014年度开展“科普惠农兴村计划” 工作的情况报告
市科协: 2014年大英县科学技术协会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科协关于“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的文件精神,加强领导、落实职责、搞好规划、精心组织、逗硬验收,全面实施了科普惠农兴村项目建设,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表彰对象跟踪问效工作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项目基本情况 2014年,大英县共获“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4个,获以奖代补专项资金52万元。其中中国科协、财政部联合表彰的项目2个,分别是大英县通仙乡花椒业协会和大英县玉峰镇洪光渔业养殖科普示范基地;省科协、省财政厅联合表彰的项目2个,分别为大英县卓筒井镇优质水果协会和农村科普带头人代作光。 二、项目实施情况 (一)项目助推发展,基层群众受益。洪光渔业养殖科普示范基地和科普带头人代作光同志得到科普惠农专项资金后,加大企业投入,购置图书资料、生产加工专用设备和展品展具,举办科技培训讲座和展览,用于技术新品种引进与推广;同时采用优质鱼苗降价的方式回馈广大养殖户,有效地带动更多的农民依靠科技致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全年共计投入资金30万元,购买书籍资料4600余册,举办讲座展览20余次,提供优秀鱼苗15吨。通仙乡花椒业协会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咨询与技术培训,专门聘请了重庆江津花椒研究所的专家,举办培训讲座17期,培训达12156人次,其中会员5100多人次。卓筒井镇优质水果协会购买和下发各类资料6800余册,开展培训20余场,组织科技人员下乡现场指导18人次,新发展油桃新品种改良示范基地200亩。 各项目实施机构和个人较好地发挥了示范带动、技术交流和科普宣传等作用,均建立了基层科普服务站,参与了全县“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科技下乡、科普进社区等科普活动,为基层群众提供更加及时周到的科普服务,让有限的奖补资金在加强科普基础设施、丰富科普活动、推广农村实用技术等方面发挥出巨大效益,促进基层农民增收致富。 (二)加大审查力度,确保专款专用。县科协在项目资金发放到实施单位后,加强了对项目资金的管理力度。县科协联合县财政局、县审计局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查看帐目、审验票据、现场走访等方式,全面、细致地了解了表彰对象奖补资金的使用管理情况,对个别资金使用管理不规范的地方进行了纠正,保证资金监管严格、支出合理、重在惠农。经查,2014年“科普惠农兴村”项目资金做到了专款专用、公开透明,各项目实施单位和个人均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报账,没有出现挪用浪费等情况。 (三)项目储备加强,社会效应凸显。大英县科协利用“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的开展,加大了项目基层宣传推广力度,出台了《大英县科普示范乡(镇)等六项创建标准的通知》(大全科组发〔2014〕2号),积极开展县级“科普示范乡(镇)”“科普示范基地”“‘十强’农村技术协会”“科普教育基地”“科普示范社区”“科普示范村”的创建工作。同时充分调动了各乡镇申报“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积极性,全年已包装15个基层科技项目进入项目储备库,改善了科普项目储备较弱的现状。 根据《关于加快推进四川省科协与邮政储蓄银行四川省分行合作的意见》(川科协〔2014〕2号)文件要求,县科协在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时,协调项目实施单位同县邮政储蓄银行的“银会合作”,帮助资金困难的农技协会获得贷款,全年共计223万元,凸显了项目的良好社会效应。 三、存在不足与下步工作计划 2014年,我们充分发挥职能,狠抓工作落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离上级科协的要求还存在一些差距:一是项目实施的步伐不够大,工作中创造性的思维和方式未得到充分发挥,解决综合性、全局性问题的能力不够强。二是整合社会各界资源,形成项目合力的力度不够大,项目工作的开展广度、深度还需进一步拓展。 在2015年,大英县科协将更好的开展“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工作,更加有效的运用奖补资金。加强项目实施的上报和指导,不断提高科普服务能力,积极投身农村科普工作,促进科普工作的社会化、群众化、经常化,为辐射带动农民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积极贡献。
大英县科学技术协会 2015年1月8日 上一篇: 关于同意成立大英县众益蜂业协会的批复
|